『灵素真要』第期

导读:我们今天详细讲一下:风则浮虚,寒则牢坚。

(摄影:老严)

那么我们今天再把这几个事给说一下,就很多人说我摸不出这脉什么事,你发挥点想象,不是想象,就发挥点你的感受,就像我们说你感受一下这个黄河之水天上来飞流到海不复还,你说我感受不到,你能感受到,每个人都能感受到,你看着这个诗句描述了一个黄河之水天上来飞流到海,你不用见到黄河你就能感受到了,那么等到有一天你见了黄河,你自然而然会吟出一首诗来,啊,黄河之水天上来飞流到海不复还,这就说明你对了,就是你第一个先有一种感觉,等你有这感觉之后,你再一摸这脉,哦就这脉,就对了,第一个你要先有这种感觉,这种感觉,需要一种就像唉,我跟你说啊这个辣椒的感觉,就那种感觉啊,你感觉到了,你再一吃就知道这个是辣的,这个是甜的!这个是咸的,这个是酸的,那么在之前你要没吃过这五味的,你就需要一种感觉,这是我们由于长时间的没有训练过这个手指头的灵敏,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可能一摸,唉怎么感觉摸脉都一样?你静静,你这个手指头就能越来越灵敏,你越安静你手指越灵敏。

那么我们说这个风则浮虚,什么叫浮虚?就是你一看这个风就代表疏泄象,就是刮,我们今天主要聊就中风,就是疏泄象,就是你一摸这脉在浮位上有,往下一按就很空虚,就是浮虚,就是脉搏不管脉在浮中沉在哪个位置,咱从摸到脉管开始算。那么风的特点就是浮虚,如果整个脉比较浮,那就说明病在表,如果比较里,就有点里虚,反正就是风。风的特点就是浮虚,当然根据表,这个浮一定是浮之,就是我们说这个浮啊,这个浮不是,浮有两种浮,一种浮叫以这个力度来算,三菽。六菽,九菽之重,比如说我们一开始摸脉,用相当于压一个三克的重量,这时候你就能往下这么一摸就摸着脉了。这个脉叫浮,你再往下按到了六菽才能摸着脉,这叫中,你再按到九才能摸到脉,就叫沉,这个浮中沉是代表病位,你一搭手就摸到这个脉,说明这病在表,正邪相争在表。

我们现在聊这个浮呢,就是指你从摸到脉管开始算,摸到脉管了,我摸一下这个脉管的感觉,你往下一压,唉脉管里头比较空虚。这就是浮则为虚(风),这时候说明什么呢?风则浮虚就说明里头,这个风是个气在耗散象,就像一个人,“呵呵呵呵(喘气的声音)”,这种风,长时间的刮风这种,风象。

那么寒则劳坚什么意思呢?就是他俩永远是两两一对,两两一对啊,寒则牢坚是什么?就是你那个寒,就是你一摸到那个脉,那个脉管表层就比较紧,就是你一搏动起来之后,你感觉那个脉从底下博起来之后,脉比较拘谨,这说明这是个寒,如果在浮位的寒,就说明在表寒,如果在沉位的寒就说明在沉寒(里寒),但是这个脉管一定是在最浮位,你一下就摸到,脉管的搏动最强点在脉的顶上,我们说正常情况这是一个卖管,在最顶上搏动,脉管在最顶上博动,脉在顶上搏动很结实,就叫寒则劳坚,脉在顶上搏动,很濡弱很缓,我们叫风则浮虚。

然后沉潜水蓄,支饮弦急,就是这个脉。稍微往下潜一点,然后沉潜它是一种,你越往下按,感觉底下越有东西,你往下按按按,就觉得这个脉管随着你按,正常情况下脉管往下按,没劲,他呢在你往下按,这个脉就随着你往下按他敞开,他变得非常宽,这说明什么?这说明里头有水,你看一个病人体内有水饮的感觉,他是不是就那种感觉,就像这个脉。我们说这是一个脉的一个切面啊,这个是买的,这算什么切面啊?就是把这个脉这么切一下来看,那么你看,如果里头有水这个脉管底下有水的话,那么你摸这个感觉,是不是就是沉潜水蓄?对吧?这个脉管就像你一按,爱按到地下之后,越按这个脉卖越宽,越晃那种感觉,沉潜水蓄。

支饮急弦是什么?他是这个饮,支饮就是一种痰或者饮,他不在脉管里头,它在脉外,他或者是在脉的某一个地方不通,他有个痰,有个饮堵住他,或者是表层,或者哪有个饮堵住他,那么他就脉就会表现出个弦急像,就是我们摸一下,假设这个病人,这个是水饮,假设这个脉,顶上或者某个地方有些水饮堵住他,这个脉还要搏动起来,那么这个脉就会形成这样一种形状,非常尖的的一个形状,就是博动起来非常尖,就像这样,就是博动起来。当然了,如果说这是一个这个切面来看,以这种切面看,如果我们横着摸的话,这么摸的话,它就会成为一个像一个琴弦一样,就把这个平出来,那么就是一个琴弦的感觉。所以支饮急弦,他是个弦急的像。

这种病人往往,比如我们一会再聊,往往这个浮就会表现出虚,这就会表现出寒,这个就表现出沉潜就是水饮的象,这就表现出要么有气滞啊,要么有湿气啊,那种像,那种支饮像。

动则为痛,什么叫动?动就是正邪相争,什么叫疼?人为什么会疼?人疼就说明人的正气和邪气两个气在交争的打仗打得非常猛,就说正气本来是,本来比如正气比较柔和啊,很好,脾气很好,来了邪气之后就没事,来的邪气,我们慢慢把它驱出来,这是我们恬淡虚无的人的状态,有的人不恬淡虚无,一来了邪气之后,他就很猛的对抗,汤汤对抗,结果就导致正邪相战的地方就会疼。所以那么这个病人就表现什么?就动,你形容这个动,就是那种感觉,就是脉搏bangbangbang。你一搏到你的手指头非常快,咚咚咚,他会像一个或者像一个石子一样,或者像一个什么东西一样,反正就是快速的撞击你的手,这就是动,动则为痛。

数则热烦是什么?他就是烦躁,热的慌,那怎么办?什么叫烦躁?就是你会感觉到这个脉,你一摸到这个脉,从底下往上洋溢的那种火气非常大,就像一个水泡一样呼哧呼哧的洋溢起来,所以这时候就叫数则热烦。

这些需要静下心来体会,也就说我们现在还是要这样,一定要确定,我们未来学习的任何东西。我们都是保证一点,就是我们的方向一定是正确的,我们不能随便乱,我们现在要学到学习内经,学习经典就是还是要体悟。体悟的特点就是取象比类,他不是思考,不是我们在分析,为什么风则浮虚啊?风善于数动,给你解释半天,解释半天之后你没有功夫,一定要通过你的这个取象比类的思维,建立起一种就非常放松下来这种思维,一旦人放松下来,人就特别喜欢用这种取象比类的思维跟这个生活中玩耍,你会感觉这取象比类一旦运用起来就非常有意思,我们可以无数次的来取象,来感觉这个感觉,你感觉爱。你看我说这个事是不是这个事,唉,你觉得没错就是这个事,唉那就是这个事,而这个时候不需要推理,推理东西不一定正确,我们就是直观地感觉,直观地看,包括直接看《内经》也是这样。

我们接下来摸完脉,摸到这一步了,接下来怎么办?很多人问,那么接下来怎么办?有了纲领之后,你看咱们再往下接着摸,再往下就是“舍有不应,知病所源,三部不同,病各异端,大过可怪,不及亦然,邪不空见,终必有奸,审察表里,三焦别焉,知其所舍,消息诊看,料度腑脏,独见若神,为子条记,传与贤人。“这什么意思?就是我们明白这纲领之后,我们剩下要做什么事呢?要在寸关尺当中再进一步的摸脉,来看看是否有独,是否有别的问题,正气怎么样?胃气怎么样?整个在有纲领的基础上再往下摸,这样我们就能够摸得很细,比如说我们刚,那么说,是不是这个病人脉,脉有没有会出现寸浮虚,关寒,尺水蓄,会不会出现这种?很少。有的病人会有,但是不管这个病人会不会有,病人的主要(证),它一定会趋于一个像,比如说这个人大体上是一个寒,但是可能到了尺脉是个空了,或到哪个地方这个寒象不明显,或在哪个脉上这个寒象特别明显,这就反映人体的病理,这就是一些现象。比如说我们一摸,这两关脉寒得特别厉害,而且是浮位,我们就问你是不是后背啊或者是哪个地方?如果是阳明病的话,是不是前面,或者哪个地方?特别冷啊?或者是受寒了?是不是疼啊?或者什么东西?我们就可以问出来,一问这症状对了,那就说明我们对当下病机把握是对的,我们下一步就要对它进行一个分析和治疗,所以这仅是第一步。第一部是这个。

我们接下来就要把伤寒论就以此纲领,就以这些纲领,就以这六经加上这个我们聊了这个东西的纲领,一步一步来学习伤寒论,然后我们就能明白,我们今天这个时间还挺充裕,我们就再聊一下桂枝汤,一定要用取象比类,不要推理,不要说桂枝汤我该怎么用?或者是我用意想来想桂枝汤怎么用,或者说我用意想来编一个,因为我们还是这样,因为我们只尊重道,我们不尊重任何的东西,然后我们再聊桂枝汤,你看,桂枝汤,“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这都能背下来吧?最好能背下来,那么我们说这个桂枝汤,要想聊桂枝汤,就一定要离不开另一个方,就麻烦汤。你只要聊,麻黄汤和桂枝汤必须得一起聊。大家考试都知道这个标准答案,麻黄汤治疗太阳中寒。桂枝汤是治疗太阳中风。所以说这两个为什么要一起聊?首先这俩都是太阳病,一个是中寒,一个是中风。那么中寒到底什么像?咱们还是善于用取象比类的思维来进行一个取象比类,什么是麻黄汤?你就想,你看太阳病受寒,人体气很满,忽然间受寒,后背就会很拘谨,整个人就很紧,那么我们取象比类,你感觉他像什么?他是不是就像一个鼓起来的气球,它就始终爆炸不了。这个气球鼓得很满。那种象,也就是说这个病人也就会表现出,里头郁着,一个气球郁着,外边很紧,头疼,项腰疼哪疼,外边很紧,里头还热,里头还有热象,鼓着,这时候怎么办?你只要一解这个表就好,只要脉很安静,麻黄汤就是鼓着这个表,鼓得像气球。

那么桂枝汤呢?我们就很简单,把这个气球阿扎几个窟窿,全是窟窿的气球,你看他是个中风象,她还是气很满,但是气很满的过程中,他的气还一直在消耗,一直还消耗,一直还很满,就说明整个气,大家想到这种感觉没有?就当你这个气非常满,但是还长现在消耗,那么就说明你这个气都聚集在表上,而且是个消耗象,不是个拘谨象,拘紧像内里就很热,消耗象内里就会变得空虚,这个气血就会越来越往表上走,所以他就会鼻鸣干呕,他会表现出一些有人表现是胃口不好,有人表现出一系列,就是内空虚象,同时表现出一个。在表上的象,所以只要能够理解这两个,一个是鼓起来的气球,这样,一个是放气的气流,呼呼呼,一直在放气,你看这种感觉,那么你摸脉就知道,摸脉这病人怎么表现?我们看这个症状什么表现?那个症状一般是,撒气嘛,鼻子老流鼻涕,他不像那个麻辣汤鼻子不通,他通,鼻子一直流,一直流鼻涕,你看瑟瑟恶寒,淅淅恶风,这个一直漏风,淅淅恶风,汗毛孔,鼻鸣干呕,还有很多很多类似的,比如说有的病人可能还有很多这个光打喷嚏啊,有的病人可能表现出咳嗽不好啊,有的病人表现出某个点特别怕冷啊,或者一系列表现,那么这一系列都表现了一个什么像?就是整个气在鼓到表层上,而且是个中风象,这时候我们不管他是什么病,哪怕是太阴病,阳明病还是太阳病,只要是这个象而且脉象比较滑利,我们就可以用桂枝汤,把这个气给敛住,把这个气给顾住,这就是它的起因,这是他的应用。所以我们说整个太阳病,太阳病中风桂枝汤,阳明病中风也是桂枝汤,太阴病中风也是桂枝汤,只要是这个太,首先呢这个是太不能是少,太,而且是个风。这两加起来,再加上如果我们再加一个浮,这个方就非常好开,我基本上我感觉我每天都要开桂枝汤,在临床上一百来个病人,一天一百四五十个病人当中,总有1到2个桂枝汤证,或者更多的,也有很多桂枝汤加减法。

我们再说这个桂枝汤。那么怎么给病人用呢?就是一正常情况下,我们开桂枝汤,就是桂枝十克,赤芍十克,炙甘草七克,或者桂枝九克,赤芍九克,炙甘草六克,那么这个芍药到底是白芍还是赤芍?都一样。那么关键我们再聊这个,我们要一步一步聊,我们再聊这个方的作用机理。大家都听过我上次讲课,上次讲课我们说这个药物分两种,一种是比较冲的,纤维结构比较多的,像麻黄啊,像那个我们上次聊像,哪怕是大腹皮,这样纤维结构特别多,但是见过大腹皮吧?,或者像半夏,一捣全是粉末,这种东西,它这个(纤维)结构比较多,那么它适合干什么?他是个气比较冲,冲出去之后就没后劲,所以我们看麻黄汤什么?我们说还有一种药,另一种药是作用比较持久,他比较有韧性,就像桂枝啊,芍药,我们今天要聊的芍药,它作用比较持久,象附子它能够很持久作用,他比较有韧性,这时候如果说我们说在用一个指标,你嚼一嚼,你用舌头啊嚼一下,有一种药啊你一嚼,里头没有任何东西,除了纤维啊,唉呀难受,吐了,有一种你越嚼它就有一种粘腻感,或者有一种那个粉状,有一种那种类似淀粉这种结构,那么这种药就说明它作用持久。

那我们看麻黄汤,第一个药:麻黄,君药,基本上你找不到任何柔软的感觉,他就很冲。所以我们说这个麻黄汤,一个麻黄一进去,苦,很冲,把这个闭的表,快速给解开,然后再温煦的桂枝,温温温,汗出而解,对吧?能感觉到这种感觉吧?就是一个要很冲,麻黄那个药气很冲。

我们说桂枝汤就恰恰相反。桂枝汤是两位非常柔和的药,一个是桂枝,一个是芍药,大家见过这桂枝和芍药吧?这个芍药,白芍,赤芍都行,我习惯是这样,如果这个病人比较结实一点,我们就选一些赤芍,如果说病人不是很结实,我们就选一个白芍,那么这个药吃上之后什么特点?你看,桂枝也比较柔和持久,芍药也比较柔和持久,那么桂枝和芍药再加上甘草,生姜也比较持久,大枣也比较持久,尤其这两个一比一比例,怼上去之后,那么这个人体的气就会微微续续的给他拱到表上来,那么走到表上之后,慢慢的长久的在表上做一个,我们说叫修复也好,做一个营卫的运行也好,让这个气慢慢的,本来是表中风,那么长时间的气都在表上,慢慢的动着,唉慢慢动,一圈一圈动,那这个病人慢慢地表上气就会实起来,就会好起来,大家能感觉到这个感觉吧?包括我刚开始开桂枝汤的时候,有很多病人他津液比较亏虚,或者是他吃了药之后他不吃热粥,大家正常情况下桂枝汤要喝个热粥,以助药劲,因为麻黄汤不用吃热粥,桂枝汤就要吃一下,因为什么?因为让这个药劲持久的在这表上,让这个桂枝和白芍持久在这上运转,那么这个病人就很快速好起来,所以热粥是非常必要的。我刚开始上临床的时候,并不是很重视,有时候不给病人嘱咐说要吃热粥,有时候呢,有的病人你摸这脉稍微有点津液亏虚了,你看那个舌像有点津液亏虚,那时候呢我们也也开过桂枝汤,这时候的让病人吃热粥的时候,病人吃完药之后往往会有一个反馈,说唉呀王大夫吃完你的药之后,我晚上这个身上热了一晚上,第二天早上醒了之后就没事,病也好了,一切都好了,这是其实用的不是很恰当,就说明它整个一晚上都感觉这个人表层特别热,整个表特别热,然后有汗就会出了汗,有津液也就会出来津液,如果没有津液他就会表层特别热,然后很快,第二天这个病邪,本来这个中风,以风引起来的邪气就会随着这分汗而解,我们接着把这个桂枝汤那个脉象的细节给他描述一下。

桂枝汤,你看是治疗表中风嘛。关健是感觉啊,那么什么叫表中风?大家都知道,我们看,桂枝汤嘛,那么表中风,那么病人会表现什么呢?一个病人,一个表邪,忽然间感受到风邪,使你的汗毛孔,部分打开部分并不打开,就是我们说什么叫受寒,我们刚才还聊,就像那个麻黄汤,麻黄汤大家知道,就是鼓起这个气泡,鼓起来,鼓鼓的气球那样。那么桂枝汤呢?桂枝汤就是他一部分撒气,一部分不撒气,那么就说明这个病人啊是感受到这个寒气之后,人体对它的反应的时候,是很多地方出汗,但是有些地方不出汗,或者是很多地方出汗,就即使出汗,它排不出这个邪气去,那么这个病人第一个表现就是脉浮,这种脉浮或者是只有一部脉浮,或者是三部脉都浮,大部分情况下病人是寸脉浮,这说明这桂枝汤证还没有经过误治,如果到了关脉浮或者尺脉浮,我们就需要桂枝汤加减,就用桂枝加桂啊或者桂枝去芍药啊,我们接下来会再聊,那么这个病人的脉象特点就是寸脉浮。关尺脉相对来讲,关尺不能特别结实。稍微弱一点。所以你看,桂枝汤的脉象特点:阳浮而阴弱,阳就是寸脉,阴就是尺脉,阳就相对来讲是寸脉,我觉得阳就应该是关前的部分,阴就是关后部分,那么这个病人往往在关前面那部分,它形成一个浮,什么叫浮脉?就是这个病人脉。浮则为虚,就是病人脉,我们描述一下这个脉管的感觉。就这样。唉,就这样。会浮起来,就这个地方会有这种感觉,唉这鼓起一个小包,这个地方你往下按没劲,这说明什么?气血都在表上,都涌到表上。

所以这病人会在两寸脉会浮,关尺脉只要不太虚,如果尺脉特别虚的话,不能用桂枝汤,尺脉弱者不可发汗,我们未来还会再讲,这关尺脉也不能特别结实,但是也别太弱,太弱时候不能发汗,这个伤寒论有桂枝二越婢一汤,咱们未来还会再聊,咱们今天只聊桂枝汤,那么桂枝汤正常情况下就是寸脉浮,关尺脉相对来讲并不是很结实,或者是稍微结实的,或者是在结实和不结实之间,他偏虚了一点,这些病人我们经常治的什么?就是有的病人,感冒后西医留个鼻炎啊,或者是感冒老觉得后背怕冷啊,或者总是觉得后背难受啊,或者总是各种各样症状,反正这些症状我们都非常管用,而且这个时候呢,也有极个别的病人来找我们看那个什么?哎,感冒一直之后呢,胃口不好,不愿吃饭,挑食,原先不挑食,感冒之后开始挑食了,唉你这时候只要一摸这脉!阳浮而阴弱,你这一辩到证,噢,阳浮而阴弱,一看就是太病,脉太,太阴或太阳,或者阳明,脉在太上,少不能用,少可以用柴胡桂枝汤或者什么,一定是太,气血比较多,我们就是你这个病人最关键就是给你一种感觉,一个感觉就是气鼓起来之后一直在撒气。

就这么一种象,只要是这种象,我们就可以开桂枝汤,嘱咐病人开完桂枝汤之后,一定要让病人做到就是,我要开个桂枝汤是这样。就是开完之后跟病人多稍微嘱咐一下,这个药只熬一次20分钟倒出来。如果要喝的时候,要喝温一点,喝完之后紧接着喝点热粥,喝完热粥之后,如果病人说什么粥好啊?无所谓,小米粥也行,大米粥也行,或者是咱们这个棒面粥也行,实在没有上超市买一盒八宝粥,八宝粥都有卖,让这个粥热一热把它喝下来,喝下来之后就睡觉去,不用管他。很多病人尤其是一些表现出一种中风的那种肌肉酸疼啊,或者说很多很多感觉没劲的这种病人之后,吃完这个药,你也给别人说吃完一两浮,吃到两三付,不管哪一付感觉好了就不要再吃了,或者如果感觉吃多了之后只要嗓子干了就别再吃了,一般病人吃上两三服药就会感觉越来越轻松,而且这种感觉,所以我一直说真正情况下治疗感冒,如果这个病人就是感冒引起来的,鼻子流鼻涕,头脑不清醒,如果是真正治感冒,你如果治对的话,那么这个病人的病会如失!像丢失了一样,所以他会很快速的好起来。但是这是一个感冒,我们都盼望着每一个病人都是吃上药都会如失一样,就丢了东西一样,唉我忽然感觉我怎么病丢了呢?找不着了,而不会说是这个病人脉。

如果说正确治疗就是这么治疗,如果说错误治疗呢?我们还是这样,你如果不符合这个人体的规律在进行治疗的话,它就可能是这个脉变得或者是更沉啊,或者更没有胃气啊,或者更空了,或者是你强发汗或者一系列治疗都会使,如果说这些治疗不正确的话,都会使这个脉变得并不趋于柔和,并不正确,那么这时候桂枝汤就治错了,所以整个桂枝汤大部分条文大家都可以读,包括什么啊,什么可发汗宜桂枝汤,整个一系列问题都在反映,同样病机点就是阳浮而阴弱,都是这样,只要遇到这个病机点,开上就管用,先休息一下。

(特别感谢黎木养编辑整理)

欢迎转载,敬请标明出处及作者

王伟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治疗援助
白癜风早期有什么症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a.com/mhyl/3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