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希恕讲麻黄附子细辛汤
已故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曾用本方治疗一女性哮喘患者:白天无咳喘,但有鼻塞流涕,头痛、口干不思饮,背恶寒,但欲寐,晚上喘息胸闷,喉中痰鸣,吐少量白痰,便干,脉沉细,苔白根腻,变态反应检查对尘土、螨虫、花生、大豆等八种物质过敏,他医以三阳合病用大柴胡汤加生石膏加减服汤剂38剂不效。经胡老辨证为少阴表证夹饮,与麻黄附子细辛汤3剂(麻黄6g,细辛6g,炮附子6g),诸症大减,又继续服药2月余,诸症消失,经追访3年未见复发。 胡希恕先生率先提出少阴病当属表证的观点,是通过长期学习《伤寒论》及临床体验而得出的结论。《伤寒论》第7条:“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无热恶寒者发于阴。 注:白天困有可能理解因晚上咳喘睡不着故而白天瞌睡。晚上加重,这里是淤血,夜间属阴。这个属于少阴,怎么和小青龙的表证区分呢。这个要当面看神,这个神不好描述,精神萎靡。另外从过去用大柴胡加石膏看。按阳证治不行,可考虑从阴治。这个药用了2月,就像他医用了38剂也时间不短。 余国俊:至于其观舌之“诀窍”则是:凡舌质不现明显热象者,便一律使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此与明代张介宾治病,凡无热象者便赏用温补药物,岂非如出一辙? 台湾的JT叔叔在聊少阴时,首先提到的就是刘渡舟,胡希恕。 传少阴,脉沉细而数,手足时厥时热,咽中痛,小便难,宜附子细辛黄连黄芩汤。
附子大者一枚,炮去皮,破八片细辛二两黄连四两黄芩二两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范文甫的“家方”,就是从大黄附子细辛汤变出来的。喉蛾方补充(清末民初.范文甫),举凡乳蛾,其舌胎白,舌质微红,及具其它寒包火征象者,皆可用之: 生大黄9g淡附子3g细辛0.9g玄明粉9g姜半夏9g生甘草3g 另用玉钥匙(玄明粉5硼砂5朱砂0.6冰片0.5僵蚕0.5)吹喉中。若久溃而不易收敛,则吹以月白散(月石5青黛3煅石膏15冰片0.9)可使早收早敛。 少阴病虽然是“阴证”,却可以有“烦”、“渴”等等看起来不像阴证的症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a.com/mhyl/6667.html
- 上一篇文章: 加味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乳腺增生症举隅
- 下一篇文章: 伤寒麻黄附子细辛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