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叔叔伤寒论慢慢教视频12942
5.28湿家病,身上疼痛,发热,面黄而喘,头痛,鼻塞而烦,其脉大,自能饮食,腹中和无病,病在头中寒湿,故鼻塞,纳药鼻中则愈。 解释:湿病局限于头部的,脸发黄、头痛、鼻塞、身上酸疼又烦,用其他去湿药物不管用的,可以用瓜蒂(甜瓜蒂磨粉)、皂荚、麻黄、细辛、菖蒲灰这一类药塞鼻子,可以抽出头部的湿气。 5.29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麻黄加术汤 麻黄三两9克(去节)桂枝二两6克(去皮)甘草一两3克(炙)杏仁70个6克(去皮、尖)白术四两12克 上五味,用水毫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毫升,去滓,温服毫升,覆被取微汗。 解释:麻黄加术汤是治疗湿病的一个标准打法,微微发汗,又不过汗,白术能够减弱麻黄的发汗力道。 而且用其他感冒药物加生白术,或者苍术,治疗风湿都会有一定的效果,比如有葛根汤症状的葛根汤加生白术,有少阳证的小柴胡汤加生白术。 但是不用芍药,芍药会把药性往里面拉,比如说桂枝附子汤是治疗湿病的,桂枝加附子汤是治疗阳虚漏汗的,而两个方子的差距几乎就是一味芍药,可以看出芍药在方剂中的影响。 桂枝附子汤 桂枝(去皮)四两,附子(炮,去皮)三枚,生姜(切)三两,大枣(擘)十二枚,甘草(炙)二两。 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日三次。 桂枝加附子汤桂枝9克(去皮)芍药9克甘草9克(炙)生姜9克(切)大枣3枚(擘)附子6克(炮) 上六味,以水毫升,煮取毫升,去滓,每次,毫升,温服。调养如桂枝汤法。 加姜枣会比较偏向于治疗肌肉酸痛,没有姜枣的偏向于治疗骨节疼痛。 另外不能用火疗,会引发黄病。14.60水之为病,其脉沉小者,属少阴为石水;沉迟者,属少阴为正水;浮而恶风者,为风水,属太阳;浮而不恶风者,为皮水,属太阳。虚肿者,属气分,发其汗即已;脉沉者,麻黄附子甘草汤主之;脉浮者,麻黄加术汤主之。麻黄附子甘草汤 麻黄6克(去节)甘草6克(炙)附子3克(炮) 上三味,用水毫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毫升,去滓,分二次温服。 解释:这里特意跳到14.60条和治疗水肿做一个对比,可以看出治疗水肿和湿病是很像的,甚至有时候分不清。 治感冒是脉浮缓用桂枝汤,脉浮紧用麻黄汤,治水肿或风湿的时候要退一层,脉浮缓用麻黄加术汤,脉浮紧,要用更重的发汗剂,就是用越婢加术汤。 所以白术对于麻黄的发汗作用是有很大的一个折扣的。 但是如果有怕风,还是要退到桂枝系的药,如果这个人是严重怕风的话,桂枝系都不能用,要退到黄芪系。补充有湿疹或者暗疮,如果是湿病体质的话,可以按照湿病来医,比如麻黄加术汤发一发之类的。如果是病走的比较深的话,甚至有医生用甘草附子汤治过暗疮。每天学一点《伤寒论》,临床思维进步一点点~ 乔巴小一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a.com/mhyl/7403.html
- 上一篇文章: 哪有什么命带天医适合学医,胸有定见不过时
- 下一篇文章: 胡希恕通过一个症状鉴别白虎汤证还是白虎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