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学习内容主要来源于《伤寒论一百一十三方临床使用经验》,添加部分的自己学习的思考和补充,其中红色字体部分为个人添加,供大家共同学习。

本书乃李翰卿先生遗著。李翰卿(~),医学家,字华轩,又名希缙。山西大同市灵丘县沙坡村人。年进行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宫外孕的研究,获得成功,被评为全国十大医学科研成果之一。年编著《伤寒论方临床使用经验》。

桂枝麻黄各半汤方第二

[方义]

此治风寒客于肌表,其症较轻,为日较久,辛温发汗之轻剂。

窃以为临床中的很多过敏性皮肤病可以从这个病机考虑,采用本方、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二越婢一汤等治疗。

[主治]

太阳病,微发热恶寒,一日二三度发,脉较微,有欲汗的趋势。兼面有热色,或身痒等症。没有口渴喜冷的内热现象。

[药品]

桂枝一钱至钱半生杭芍一钱至钱半生姜五分至一钱炙草五至六分麻黄一钱至钱半大枣一至二枚杏仁一钱至钱半

[煎服法]

水一至二茶杯,煎至半茶杯,去滓温服。

[用药大意]桂枝汤解肌肉中风寒,麻黄汤散皮肤中风寒。因前此未汗,故不得不汗,但日数颇久,病势也轻,所以小发其汗。

[禁忌证]

(1)寒热似疟,病势较重,脉较有力,适用重剂治疗者,不宜用。恐药轻不能胜任。

(2)兼有口渴、喜冷等内热现象者忌之。恐以火益火,犯阳盛之戒。

(3)由于汗后形成寒热如疟者,不宜用。因此方麻黄用量较多,恐发汗太过也。

[类似方剂参考]

(1)麻黄汤:此治病势较重,辛温发汗之重剂。

(2)桂枝二越婢一汤:此治风寒在肌表,兼口渴喜冷内热证,辛凉小发汗剂。

(3)桂枝二麻黄一汤:此治汗后形成寒热如疟,麻黄用量较少,辛温小发汗剂。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a.com/mhzy/11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