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以六经辨证体系立论,六经辨证体系以六经处方为代表,六经处方可根据其主要作用靶标归纳为六大类方,在类方中,其作用机理相近,作用病位相似,但病性不同,归纳类方,是对经方配伍规律与加减法则的再次整理,有助于学者以比较整体的视角认识经方组方原则与处方规律。

《伤寒论》共法,方,应用的药物82种。其中全书方中应用桂枝者达41张方,占三分之一,为张仲景在选药上的第一要药,桂枝汤被后世称之为“群方之祖”,桂枝汤法反应出仲景对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的把握,这一原则对经方体系是一以贯之的,即扶阳气、保胃气、存津液,治疗疾病以固护中焦脾胃为先,从太阴调集能量调度至所需病位。桂枝芍药这一组合是桂枝法的重要组合方式,桂枝法依据桂芍比例不同可分为桂芍等量(又分为炙甘草生姜大枣这一组合全与不全之分)、桂枝用量大于芍药、桂枝用量少于芍药、桂枝不配伍芍药以及桂枝与其他方子合用几大类别,这是从配伍角度及用量上而言。要了解以桂枝类方所代表的桂枝法,则先要了解桂枝汤对治的太阳中风,《伤寒论》所指太阳中风是指以风寒为诱因导致的表部循环功能障碍,需要通过解表法祛邪。解表法的本质,是扶助正气,使体表循环和腺体分泌恢复正常的治法。桂枝扩张血管,增强散热,从而发挥退热作用。所以虽然桂枝汤在《伤寒论》中以论治外感病的形式出现,但是根据其温通心阳的作用原理,凡心脏、大血管、毛细血管等循环系统痉挛及皮下组织、上皮及其附属腺体功能以衰退障碍为主任何病种,无论外感、内伤,则均有桂枝法可以发挥作用的空间。东汉末年,气候巨变,战乱频繁,疫病流行,加之当时医学界对疫情危机的处理能力有限,导致死亡者甚多。仲景族人亦未能幸免,多毙于瘟疫,仲景伤夭横之莫救,乃博采众方,勤求古训,有机整合了前人的思想理论、诊治方法和用药经验,在不断的临床实践中探索,完成了《伤寒杂病论》这样的传世著作,其创立的六经辨证论治体系是中医方法论的开端和诊疗思维的发源,其对整个中医临床药物治疗产生的重大影响。伤寒是东汉时期对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伤寒论》主要论述外感热病的诊疗方法,经过十几个世纪对疾病规律的探索,而今《伤寒论》在应用上已不在仅为外感而设,而是对临床各科都具有普遍的指导价值,中医学将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特征最终整合在六经辨证论治体系之中。疫情是触发这部伟大经典被创作的外因,而在两千年后的今天,其方法论与方剂在新的疫情来袭之时,仍以其稳定的疗效为抗疫贡献了不可替代的力量,在卫健委数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中,都可以看到经方的广泛应用。此外,清肺排毒汤以其出色的疗效在这场疫情中被人们广泛熟知,其由经方中的数个经典方剂融合而成,即麻杏石甘汤、射干麻黄汤、小柴胡汤、五苓散、橘枳姜汤。之所以说清肺排毒汤是有数个经典方剂组成,是因为此方是一张泛方,具体拆分,还内含麻黄汤、大青龙汤、越婢加半夏汤、苓桂术甘汤、茯苓杏仁甘草汤、二陈汤等方剂。但无论采用何种拆分方法,皆可以看到,麻黄类方在此泛方的中应用频率之高。麻黄类方为什么会在此次疫情中被广泛应用?其配伍原则及加减化裁规律如何?这正属于本文对麻黄类方研究的范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a.com/mhcf/11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