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患者微信群 http://www.cgia.cn/news/chanye/1664369.html

画家赵龙陕北写生现场

历史感的重塑

如果说以上关于人文、生命景象的思考是一种心灵的慰藉与寄托,那么另一种历史自然景观则是一种心灵的震撼。特别是当你知道这里曾经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集体记忆,这更会长久冲击你的内在感知。这个给我震撼的地方便是陕西麻黄梁镇。年8月,我带领几名研究生,来到了黄土文化的发源地——陕西省榆林市东北部的麻黄梁镇。尽管对陕北浑厚粗犷的风景早有耳闻,但在亲身走进麻黄梁,看到千沟万壑、纵横交错的黄土地貌,还是被这里独特的历史风情以及雄浑苍茫的山川地貌所震惊。如果你在城市待久了,会失去对“荒凉”的准确认知。当黄土梁、黄土峁、黄土桥、黄土柱等黄土高原地貌十分具体地闯入你的眼帘,这种沟壑地质奇观带来的只能是“荒凉”。然而,当你将它与人类几千年的生居史联系在一起的时候,这种“荒凉”便带有了温度,使人久久难以释怀。这里雨水冲刷与风化造成地表的千沟万壑,不是仅仅用自然界的千姿百态的审美形式所能概括的。它像极了一位老人满脸的皱纹,这是时间的流淌,也是历史的遗留。你可以去欢呼泰山日出的雄浑壮丽,也可以赞叹桂林山水的温润秀美。但在这里,你心灵感受到的是一种静谧的历史厚重之美。这种感觉穿越层层迷雾而来,它告诉你在这片黄土生活的人,他们在这种环境劳作、生养。他们朴实真挚的品格深深的感动了我。正是在这种心灵感知下,我创作了“陕西系列”。它不仅是我创作生涯中的一次契机,更是我生命体验的一次升华。

《陕北-67》,xcm,纸上水彩,年

《麻黄梁记忆-3》,75xcm,纸上水彩,年

《麻黄梁记忆-11》,75xcm,纸上水彩,年

《麻黄梁记忆-7》,75xcm,纸上水彩,年

“陕北系列”说是对我的精神的锤炼也不过分。我先后四次来到陕北写生,我喜欢住窑洞,白天画画,傍晚就在院子里喝茶、聊天,体验着“原生态”的生活方式。陕北地区昼夜温差大,入夜的麻黄梁温度很低。荒凉的黄土高原,真是“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站在这片黑黢黢、寂静无声的黄土上,仰望星空,那个时候最想听的就是正宗的陕北“信天游”了。麻黄梁的白天不同于夜晚的慷慨悲凉,它的蓬勃生机根植于陕北这片历史积淀丰厚的土地。平缓辽阔、一目十里,漫天的黄沙土塬。山梁上生长着稀稀疏疏的树木,在阳光的晖映下,植被变得黝黑、肃穆。陕北大地独有的山岭纵横、沟壑交错的地貌,蕴含着丰富的绘画元素,正是这种“如画性”,激发着我们对这片土地的创作热情。“陕北系列”着重表现黄土塬的奇崛与厚重,包括《麻黄梁记忆》《陕北》和《陕北记忆》三个部分。其中《麻黄梁记忆》表现了麻黄梁全景式的概貌,我把它置于一种恢弘的宇宙氛围中,通过相近色相的堆叠,展现时间深处的黄土高原。而《陕北》更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a.com/mhjb/12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