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珍曰∶诸名殊不可解。或云其味麻,其色黄。

以上就是麻黄的取名来历,通俗易懂,简洁方便。

麻黄为常用的发散风寒药。最初见于《神农本草经》,它是麻黄科植物草麻黄或中麻黄,木贼麻黄的草质茎。

产品和性状

本品多生长于干旱山地、草地或荒滩及干枯河床附近,常成片丛生。一般在9~11月间割取绿色茎枝,或连根拔起,除尽泥土杂质,根与茎分开,扎成小把,置于通风干燥处,晾晒至六七成干,再晒至全干,切段,但暴晒时间过长则颜色变黄,影响疗效。

麻黄分为草麻黄、中麻黄和木贼麻黄三种,以下是对它们的具体详细介绍。

草麻黄

草麻黄的小枝成细圆柱形,微扁,少分枝。表面黄绿色,有细纵楞线18~20条,手触摸略有粗糙感,节明显,节间长2~6cm。草麻黄气微香,味微苦涩。

中麻黄

中麻黄的茎多分枝,直径1.5~3mm,表面深绿色,有细纵楞线18~20条,手触摸之有粗糙感。

木贼麻黄

木贼麻黄的分枝较多,直径1~1.5mm;表面草绿色至黄绿色,有细纵棱线13~14条,手触摸之无粗糙感。节间长1~3cm。

ps:以上3种药材主要产于山西、陕西、河北、内蒙古及甘肃、新疆等省区。(中麻黄和木贼麻黄网上的图片已经找不到了,只能从古书上找图片)

性味和功效:麻黄性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主要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主治无汗状态下的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痛鼻塞、肢体疼痛、风水浮肿、胸闷咳喘等症状。

我对麻黄功效的理解

麻黄归肺经,肺在表为皮肤,所以其也可以作用于皮肤;其味温,有温散的作用,麻黄可以通过发汗的方法可以使邪气从体内散出体表到体外。解表药中麻黄发汗力最强,每帖药一般3~10g即可使患者腠理开,体表汗出,寒邪随汗而去,即使非常非常严重的恶寒发热,舌苔白,脉浮紧却无汗的患者15g麻黄即可让其体表出汗。麻黄性辛,辛味能散能行,轻扬开泄,药性向上向外。“寒邪阻肺,使肺宣发肃降不调,而辛温可泻之。”麻黄恰好有这方面的特性,能使寒邪散出鼻窍,使肺恢复宣发肃降的功能,使患者止咳平喘,疾病即可治愈。所以对于寒痰阻肺证,风寒犯肺证的患者有着非常好的效果。但是麻黄辛味非常强烈,向上的作用也非常地强,仅仅服用麻黄后可能会使患者出鼻血,所以开药时通常把麻黄和杏仁一起配伍。杏仁苦寒,药性向下,它可通过降气、温肺,兼降气而止咳喘。麻黄、杏仁配伍则一宣一降,宣则肺气得以呼浊,降则肺气得以呼清。升降有序,津液得以输布,气机出入正常,许多症状可以缓解。麻黄归膀胱经,所以可以利尿,也可以说是利水,但是它利水消肿的作用不算很强,因为根据六经的传遍顺序来说足太阳膀胱经主一身之表,且麻黄归膀胱经,可认为是解表药,所以它对于风水浮肿等水肿兼有表邪的病证更加有效。麻黄通过通调水道配合白术利水燥湿的作用,去除体表风水浮肿。

咨询肖大师之后的感悟

麻黄:发汗解表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散阴疽,消症结。

1.即使表证已解,仍有喘咳,还可以继续用麻黄。这时候可以用炙麻黄。生麻黄发汗解表效果大,炙麻黄发汗力相对来说较小,但平喘止咳的效果更好。

2.治疗喘咳要配杏仁。麻黄宣肺平喘止咳,杏仁降气化痰止咳。麻黄刚烈,杏仁柔和。杏仁是麻黄的好帮手。

喘咳的病人如果出现肺热,要加生石膏,黄芩,知母。常用麻杏石甘汤,定喘汤。

3.麻黄可以利水消肿。主要用在上半身水肿。或头面四肢水肿兼表证的。

肾炎水肿用越婢(bi)加术汤:麻黄,石膏,苍术,甘草,生姜大枣。麻黄治疗水肿可以用到3到5钱甚至1两。这时候生石膏要1两到1两半,石膏减少麻黄的发汗作用达到宣肺利尿的作用。

4.麻黄配熟地,白芥子,当归可以散阴疽,消症瘕。麻黄外可以宣通皮毛腠理,内可深入积痰凝血。阳和汤:麻黄,白芥子,熟地,鹿角胶,炮姜炭,肉桂,甘草。就是把麻黄,熟地同用来消散阴疽,痰核。麻黄得熟地而不表,熟地见麻黄而不腻。

5麻黄,熟地,白芥子,桂枝,红花,鹿角霜,炙山甲加减。可以治疗肢端动脉痉挛,闭塞性脉管炎。

ps:有汗患者,肺虚喘,外感风热,单臌胀,痈,疖,不可以用麻黄。

end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a.com/mhqw/10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