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笔记
社群运营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www.guikeyun.com/cms/news/437845.html 参考书籍:大塚敬节《临床应用伤寒论解说》 胡希恕《胡希恕伤寒论讲座》 李克绍《伤寒论语释》 江部洋一郎《经方医学》 陈潮祖《中医治法与方剂》 陈雁黎《胡希恕伤寒论方证辨析》 侯振民王世民《印会河抓主症经验方解读》 一、相关条文 《伤寒论》63条: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条: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二、证候分析与鉴别 汗出:是里热蒸发所致,故出汗量多,粘稠,气味重,与桂枝汤之自汗不同。 喘:是邪热壅肺所致,常伴胸高气促,鼻翼煽动。与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之微喘不同。 病机:热饮壅肺,肺失宣降 主证:咳喘气粗 热的依据:口渴苔黄身热脉数。 饮的依据:苔黄有津或腻苔。 三、方解 麻黄: 有三种作用:发汗解表,平喘咳,涤水饮治饮邪水肿。 石膏: 麻黄配伍石膏在仲景方中有两个方面作用:一是用石膏制约麻黄发汗作用,使麻黄更好地发挥平喘咳和涤除水饮作用,同时用石膏清肌腠和胸中蕴结郁热,如麻杏石甘汤,越婢汤;二是既用麻黄发汗解表,又用石膏清郁热,或再配桂枝使麻黄不受石膏制约,如大青龙汤,桂枝二越婢一汤。 杏仁: 辛开苦降,助麻黄宣降肺气,增强平喘。 甘草: 平喘,和中护胃。 四、应用 陈雁黎: 1.历代医家常用本方治肺热咳喘而无大热之证。 2.后世扩大应用之,如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支气管炎,麻疹肺炎,百日咳,支气管哮喘,肺痈,咽喉炎,鼻窦炎,化脓性扁桃体炎,荨麻疹,皮肤湿疹。 3.上呼吸道感染,症见发热,咳嗽有痰,咽痛鼻塞,最常用到本方,特别是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或肺炎。辩证应用如下:咳嗽痰多稀白有寒,加干姜,细辛,五味子,半夏;咳嗽痰多黄稠,加双花,栀子,黄芩,枳壳;咳嗽有痰咽痛,加双花,桔梗,半夏,陈皮,贝母;咳嗽剧烈痰少,加白芍,僵蚕,紫苑;恶寒发热,加荆芥穗,淡豆豉;喉中哮鸣音加重,加射干;便秘,加大黄。 印会河: 用麻杏石甘汤加桑白皮、葶苈子加强泻肺之功,治疗咳喘无痰或痰少伴喉间痰鸣。重者可见倚息不能平卧。常见于现代医学之支气管哮喘,急性肺炎,麻疹并肺炎,大叶性肺炎及高热属肺雍气热者。辩证加减:高热加黄芩,连翘;麻疹并肺炎若疹色暗红,加紫草、赤芍,若疹未透发,加桔梗,薄荷,荆芥,牛蒡子。上感症状及肺炎,恶寒表证未罢者,加鱼腥草、山豆根或大青叶,清热解毒。 陈潮祖: 1.本方所治喘证每兼咳吐稀涎,苔黄腻或津液饱满,故常借以治鼻塞流涕。 2.小儿小便频数失调兼肺气不宣之咳喘。 3.哮喘不止,不拘老小均可使用。 4.本方有显著的解热定喘作用,可用于大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支气管哮喘,小儿麻疹合并肺炎。辨证加减如下,喘甚,与泻白散合用;热盛,加银花,连翘,栀子,黄芩,黄连,鱼腥草,七叶一枝花。 江部洋一郎: 麻黄,石膏,杏仁,三药配伍可祛除肌湿,故可用于:1.急性期痔疮,认为痔疮的疼痛、肿胀、热感是湿热在于肌部(肌部的概念需要参考《经方医学》),导致了肌络不通。郁热甚加芍药、枳实。2.荨麻疹,湿疹。 五、注意事项 1.本方实为麻黄汤去桂枝加石膏的去加方,热壅于肺,桂枝甘温不利于里热,故去之。且是加大石膏,反而治汗出,无桂枝不治身疼痛。 2.麻黄与石膏同用,若减石膏,热不但不退,还有头痛呕吐之虞。 3.正虚者不可误用本方,胃肠弱者慎用本方,可能会引起食欲减退。 4.不可连续服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a.com/mhyl/10853.html
- 上一篇文章: 学习射干麻黄汤笔记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