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龙刀还是烟雾弹中药药理学
自20世纪20年代,有学者对麻黄成分麻黄碱、伪麻黄碱等进行药理研究起,中药药理学已发展近百年,逐渐从验证中药药效,到形成独立学科,甚至反哺指导临床的中西医结合产物(或可称之为中药与现代药理学结合的产物)。 在学科创建之初,通过对中药的主要成分进行研究,的确获得了大量中药确有功效的“证据”,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对组成成分的不断细化,也从中发现某些中药具有经典记载之外的药理作用、副作用(或毒性)。 那么,中药药理学可以指导中医临床组方吗? 笔者就这个问题询问了一些业内人士,并进行了相关资料的查询,得到的答案可谓南辕北辙。 有人认为中药药理学已经成功验证了大部分古人提出的中药功效,而对于古人没有发现的,或错误的部分,也应当给以认可和接受,“不能认可自己想要认可的,否定自己不想接受的”,临床使用中应与时俱进,调整中药组方的思路。 亦有人认可中药药理学的研究,但对于中药在炮制后、组方后、入不同剂型后,能否将实验室发现的功效发挥抱有怀疑,青蒿入汤剂与青蒿素的研究便是典型案例。“承认药理学研究,但临床还应以中医理法方药原则进行配伍”。 有人认为中药药理学指导临床,与易经指导临床相似,脱离了中医(或“传统中医”)的诊疗体系,甚至是“无能、无可奈何”的表现,尤以降糖、抗癌、提高免疫力等应用最为遭之嫌弃。 …… 看似是中药药理学与临床的关系,深入考虑后才发现这个问题涉及到中西医结合的基础,与中医辨病诊断、中医与现代医学检查的关系、中药剂型的选择、中药炮制对于中药的影响、中药安全性与毒性等敏感话题息息相关,是传统中医(或“民间中医”)与现代中医(或“学院派”)争论之处。 笔者在中医临床与中医理论领域资历甚浅,但学习过程中难免遇到疑问: 偶感风寒的癌症患者,予一剂桂枝汤,加上半枝莲或白花蛇舌草等物,便是标本兼治的处方了吗?关于“中药药理学”的论文观点 ——《新版《中药药理学》对中西医结合理论与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浅析》 王淑美、李荣亨、张文亮 ——《论中药药理学研究不能脱离中医药理论的指导》 朱雪梅 ——《中药药理学研究思考》 王琳琳、张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a.com/mhzy/10860.html
- 上一篇文章: 安化黑茶功效发微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