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常见野生种子植物76科属种(含8变种2亚种)已经收入《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见野生种子植物识别手册》,常见野生种子植物占保护区现有维管束植物的41.67%。本书内容主要包括对收录物种所属的科名、物种中文名、拉丁学名、俗名(含汉语拼写的蒙名、地方俗称)、识别特征、生境和用途进行了详细描述。在编写过程中,针对部分植物名称用字较为生僻或者多音,统一对所有种名都备注上汉语拼音(部分生僻俗名也注音)。所有收录种均配其野外拍摄的生境照片、植株照片及部分细节照片,以便于使用者在野外快速识别。年8月23日在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的草麻黄果。年8月23日在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的有斑百合大自然中植物种类繁多,精准鉴定需要深厚的专业背景及专业工具书,鉴于之前工具书多为文字描述和手绘附图,非专业背景人士难以识别掌握。据该书主编张书理、向昌林及鲍清泉介绍,《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见野生种子植物识别手册》的发行,为开展植物学实践教学带来便利,收编的赛罕乌拉地区常见的种子植物,植物形态描述简洁,识别要点突出,图片清晰美观,植物鉴定准确,是开展植物研究、科普宣教的优秀教材。它也能够让广大科技工作者在植被及植物资源调查时方便查阅,更好地促进青年教师开展植物教育教学研究,提升专业水平,提高植物教学效果,激励更多人养成热爱植物、保护植物资源的良好习惯。年8月23日在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的萱草。年8月23日在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的漏芦。年4月国务院批准建立的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一个以保护森林、草原、湿地等多样的生态系统及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和西辽河上游水源涵养林为主要保护对象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的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保护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右旗北部,总面积为10.04万公顷。年8月23日在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的波叶大黄。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大兴安岭南部山地景观的缩影,还是东亚阔叶林向大兴安岭寒温带针叶林、草原向森林的双重过渡地带,也是华北植物区系向兴安植物区系的过渡带,成为联系各大植物区系的纽带和桥梁,对研究各大植物区系相互影响、相互交流有重大意义。这里又是东北、华北、蒙新三区动物区系的交汇点。同时,这里又是生态交错带,可以通过该区生物多样性变化来研究生物对全球气候变化,对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年8月23日在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的黑紫耧斗菜。年8月23日在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的毛建草。年8月23日在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的野罂粟。为了加强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和管理,保护区境内设立了正沟、王坟沟和乌兰坝等三个核心区,总面积达.3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6.27%。另外,为了保护赛罕乌拉原有的自然状态、保护生物多样性资源,同时,又使更多的人认识、了解并充分感觉这里美丽的自然风光,保护区内还设立了三个生态旅游区,建立了容纳2万余号标本的野生生物资源博物馆。前不久,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公布了20部自治区优秀科普作品名单,《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见野生种子植物识别手册》榜上有名。(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高平王潇通讯员李富)来源: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高平王潇通讯员李富责编:张永群编辑:邢妍妍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a.com/mhjb/12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