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邪,刮骨钢刀伤寒论里的驱寒方,保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方剂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说,我想和你聊聊,关于麻黄汤的故事。 麻黄汤是啥呀?是《伤寒论》里一张响当当的方子。 其基本组成,就是麻黄9克,桂枝6克,杏仁9克,炙甘草3克。 它能干啥呢?就是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太多理论上的事儿,我就不说了。我直接给你讲一则有意思的医案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叫做邢锡波,是我国天津一带的中医老前辈。 有这么一次,邢锡波遇上一个患者。 此人是男性,当时是38岁,干部一枚。 当时啊,还是一个夏天。他在户外纳凉。 一时间,晚风习习,吹在身上,别提多舒服了。 结果,到了深夜之际,此人不知不觉,就在椅子上睡着了。 等醒来以后,他就感觉到浑身不舒服。至于说怎么个不舒服,他说不出来,只是觉得体倦、肢体发酸而已。 等到了第二天,坏了,此人就开始明显发热、恶寒,周身怕冷,头痛,关节疼痛。鼻塞,咳嗽。 怎么办?医院了。 当时有医家就说了,这个情况,考虑是为暑邪所伤。因为在发病当时,确实是夏天啊。夏天,暑邪最盛了。于是,就用清暑化湿之法。 结果如何?患者用药以后,毫无改善。 这是怎么回事呢?有人就找来了邢锡波老前辈。 邢老前辈一看,患者脉象浮紧有力,当时就说了,应该用麻黄汤。 此话一出,立刻就有人反对了——麻黄汤,那是散寒邪的峻剂,力道特别猛,冬天时候用还差不多。眼下是暑天,用上合适吗? 面对疑问,邢锡波前辈非常坚定地表示,当下这个状态,不应该纠结于季节,而是要着眼于症候。患者确属麻黄汤证,所以该用就得用。 于是,邢锡波前辈做主,开了一张方子。但见—— 藿香10克,佩兰10克,杏仁10克,茯苓10克,甘草10克,川芎10克,桂枝6克,苏叶6克,麻黄5克,生姜3克。 所有这些,水煎服。 结果如何?患者用药以后,大概两小时左右,忽然感觉周身出汗。头身疼痛随之大大减轻。恶寒发热也消失大半。 接下来,邢锡波前辈随证化裁,后续调治,连续用药3剂,患者诸症悉平,完全恢复正常。 这就是邢锡波前辈早年的一张医案。 这里头是怎么回事呢? 我告诉你啊,这患者,属于感受了寒邪。 也许你会问了,既然是暑天,大夏天,怎么可能会有寒邪呢?寒邪,不应该是在天寒地冻的时候才有吗? 其实啊,人体究竟在什么时候感寒,虽然和季节相关,但又不完全相关。 比如说上文医案里这个患者,最初发病,源于暑天纳凉的时候睡着了。当时,外界是吹着习习晚风的。气温比较低,很凉爽。这个状态,放在别人身上,可能就比较舒服,不会引起不适。但是放在已经入睡的患者身上,就成了寒邪。为什么?因为患者当时入睡,体表卫气不固,腠理舒张,他本身的正气弱啊。他正气弱,周遭自然环境,相对于他,就变成了寒邪。也就是说,同样的环境下,有人感寒,有人不感寒,完全取决于一个人的正气是否充足。这个东西,是相对的,是可以变化的,完全因人而异。 所以说,由于此患的疏忽大意,使得他在入睡以后,正气虚弱,感受了寒邪,从而形成了风寒表实证。 啥是风寒表实啊?简单讲,就是风寒之邪束缚肌表,把体表的阳卫之气给遏制住了。阳卫之气不能温煦肌体,所以患者就畏寒怕冷。阳卫之气和寒邪抗争,所以患者就发热。体表营卫不畅,经气不利,患者就头痛身痛。寒邪主收引凝滞。人体腠理毛孔被封闭了,所以无汗。肺主皮毛。皮毛肌表为寒邪所伤,故而肺气不利,患者就咳嗽。 正邪相争,所以脉浮。寒邪凝滞,所以脉紧。 你看看,这番光景,患者能不难受吗?上文医案里的患者,之所以浑身不舒服,就是由上面这些原因导致的。 这个时候怎么办?就得想办法,把体表风寒之邪散开。怎么散开呢?就通过发汗。汗一出来,就好比山洪暴发,把郁滞在肌表的邪气冲出去了。这个,叫做发汗解表散寒。 咱们看看当时邢锡波前辈用的配伍—— 藿香10克,佩兰10克,杏仁10克,茯苓10克,甘草10克,川芎10克,桂枝6克,苏叶6克,麻黄5克,生姜3克。 这里头,请注意,用到了我开篇所说的麻黄汤。 杏仁、桂枝、麻黄、甘草,这就是麻黄汤。 麻黄汤,能干啥?我前面说过了,可以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你不是有寒邪郁滞肌表吗?麻黄和桂枝,就可以发汗、散寒、解表,把外邪打开。麻黄本身还有平喘之效。杏仁,止咳平喘,通利肺气。这方子,从出生那天起,就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主要表现就是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体薄白,脉象浮紧。 那你看吧,所有这些主治,上文医案里的患者,是不是都符合啊?既然都符合,就可以用。我们无需纠结,患者发病当时是暑天还是冬天。 当然,在这个基础上,邢锡波前辈还另加了几味药,分别是藿香、佩兰、茯苓、川芎、苏叶和生姜。其中,藿香、佩兰能芳香化暑湿。茯苓,健脾利湿。生姜,散寒化湿。苏叶,理气解表化湿。所有这些,又都照顾到当下季节,毕竟暑邪当令,所以应顾及暑湿在其中的危害作用。 这就是基本的用药思路,我用我粗鄙的见地,为你简单分析了一遍。 说起来,这个麻黄汤,对我们中国人的帮助还是很大的。别看它诞生在将近年前,你我的祖先,乃至祖先的祖先,都可能受到过它的庇护。可以毫不夸张地讲,如果没有它,就可能没有今天的你我。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在遥远的东汉末年,战乱频仍,民不聊生,老百姓衣不遮体、食不果腹,因为感受风寒而出现风寒表实证的人,太多了。恶寒、发热、头身疼痛、咳喘……这类情况,比比皆是。 这时候怎么办?就得靠麻黄汤这样的古方,救人于危难。所以说,这麻黄汤对中国人的祖先,是有过救命之恩的。 只不过,时至今日,我们的医疗科技愈发发达了。对这类古方,就所知甚少。但是这不该成为我们遗忘它们、忽略它们的理由。 麻黄汤的应用,也有很多禁忌。失眠、高血压者不宜用。古人记载,疮家、淋家、衄家、亡血家,以及表虚自汗的人、血虚的人、气虚的人,都要禁用。所以说,非专业读者,务必在中医师的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化裁。 好了。这个事儿,我就给你说这么多吧。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a.com/mhyl/10855.html
- 上一篇文章: 学习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笔记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