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科普本是同根生,功效各不同
有许多药用植物在入药的时候会变成好几种名称各异的药物,这是因为同一株植物的不同部位有着不同的药性功能,治疗作用也各不相同。 像这样“本是同根生,功效各不同”的中草药,今天先给大家来一“打”。 01麻黄麻黄根源于麻黄科麻黄的草质茎(麻黄)和根(麻黄根)。 麻黄味辛、微苦,性温,归肺、膀胱经。功效发汗、平喘、利水。用于外感风寒的表实证,风寒束表、肺气壅遏所致的喘咳证以及风水水肿等。麻黄根味甘,性平,归肺经。功效为止汗。用于自汗、盗汗。02肉桂桂枝源于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肉桂)和嫩枝(桂枝)。 肉桂味辛、甘,性热,归肾、脾、心、肝经。功效为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经脉。 用于肾阳不足、畏寒肢冷,脾阳不振、脘腹冷痛、食少便溏以及寒痹腰痛,经行腹痛等。 桂枝味辛、甘,性温,归心、肺、膀胱经。功效为发汗解表,温经通阳。 用于外感风寒,头痛、发热、恶寒,以及风寒湿痹、肩背肢节酸痛,心脾阳虚、水湿内停等证。 03紫苏苏梗苏子源于唇形科植物紫苏的干燥叶(紫苏)、茎(苏梗)和成熟果实(苏子)。 紫苏味辛,性温,归肺、脾经。功效为发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 用于感冒风寒,发热恶寒,脾胃气滞,胸闷呕吐之证,以及进食鱼蟹而引起的腹痛吐泻。 苏梗味辛、甘,性微温,归肺、脾、胃经。功效为宽胸利膈,顺气安胎。 用于胸腹气滞、痞闷作胀及胎动不安、腹胁胀痛等证。 苏子味辛,性温,归肺、大肠经。功效为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用于痰壅气逆,咳嗽气喘,肠燥便秘等证。 04葛根葛花源于豆科植物葛的根(葛根)和未开放的花蕾(葛花)。 葛根味甘、辛,性平,归脾、胃经。功效发表解肌,升阳透疹,解热生津。 用于外感发热,头痛、无汗、项背强痛;麻疹初起,发热、恶寒、疹出不畅;湿热泻痢及脾虚腹泻;热病烦渴及消渴证口渴多饮等。 葛花味甘,性平。功能解酒醒脾。 主要用于饮酒过度、头痛、头昏、烦渴、胸膈饱胀、呕吐酸水等伤及胃气之证。 05瓜蒌天花粉源于葫芦科植物栝楼的成熟果实(瓜蒌)和干燥块根(天花粉)。 瓜蒌味甘,性寒,归肺、胃、大肠经。瓜蒌皮清肺化痰,利气宽胸;瓜蒌仁润肺化痰,滑肠通便;全瓜蒌兼具以上功效。用于肺热咳嗽,痰稠不易咯出,胸痹、结胸、胸膈痞闷或作痛以及肠燥便秘等。天花粉味苦、微甘,性寒,归肺、胃经。功效为清热生津,消肿排脓。用于热病热邪伤津、消渴证口渴多饮,肺热咳嗽,痈肿疮疡等证。06枸杞子地骨皮源于茄科植物枸杞的干燥成熟果实(枸杞子)及根皮(地骨皮)。 枸杞子味甘,性平,归肝、肾、肺经。功效为滋补肝肾,明目润肺。 用于肝肾阴虚、头晕目眩、视力减退、腰膝酸软、遗精消渴及阴虚劳嗽等证。 地骨皮味甘、淡,性寒,归肺、肾经。功效为凉血退蒸,清泄肺热。 用于阴虚血热、小儿疳疾发热及骨蒸潮热、盗汗、肺热咳喘、血热妄行的吐衄血等证。 07冬瓜皮冬瓜子源于葫芦科植物冬瓜的果皮(冬瓜皮)和种子(冬瓜子)。 冬瓜皮味甘,性寒,归肺、小肠经。功效为利水消肿。 用于水肿,以热性水肿为宜。 冬瓜子味甘,性寒。功效清肺化痰、排脓。 用于肺热咳嗽、肺痈、肠痈。 08川楝子苦楝皮源于楝科植物川楝树的干燥成熟果实(川楝子)和干燥的根皮或树皮(苦楝皮)。 川楝子味苦,性寒,有小毒,归肝、胃、小肠、膀胱经。功效为行气止痛,杀虫,疗癣。 用于肝气郁滞或肝胃不和所致的胁肋作痛、脘腹疼痛以及疝气痛,虫积腹痛,头癣等证。 苦楝皮味苦,性寒,有毒,归脾、胃、肝经。功效杀虫,疗癣。 用于蛔虫病、钩虫病、蛲虫病,尚可用治头癣、疥疮。 09柏子仁侧柏叶源于柏科植物侧柏的干燥成熟的种仁(柏子仁)和嫩枝及叶(侧柏叶)。 柏子仁味甘,性平,归心、肾、大肠经。功效为养心安神,润肠通便。用于虚烦不眠、惊悸怔忡,肠燥便秘等证。侧柏叶味苦、涩,性微寒,归肺、肝、大肠经。功效为凉血止血,祛痰止咳。用于各种内外出血,以及咳喘痰多之证。10何首乌夜交藤源于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干燥块根(何首乌)及藤(夜交藤)。 何首乌味苦、甘、涩,性微温,归肝、肾经。 生用功效为润肠通便,解毒,截疟。用于久疟、痈疽瘰疬、肠燥便秘。 制熟后功效为补肝肾、益精血。用于精血亏虚、头晕眼花、须发早白、腰酸脚软、遗精、崩带等证。 夜交藤又名首乌藤,味甘,性平,归心、肝经。功效为养心安神,通络祛风。 可治失眠、多汗、血虚肢体酸痛等,并可煎汤外洗治皮肤疮疹作痒。 11槟榔大腹皮源于棕榈科植物槟榔的干燥成熟种子(槟榔)及果皮(大腹皮)。 槟榔味苦、辛,性温,归胃、大肠经。功效为杀虫、消积、利气、行水。 用于多种肠寄生虫病、食积气滞、腹胀便秘、泻痢后重以及水肿、脚气肿痛等证。 大腹皮味辛,性微温,归脾、胃、大肠、小肠经。功能下气宽中,利水消肿。 用于湿阻气滞,脘腹痞闷胀满、大便不爽及水肿、脚气等证。 12益母草、茺蔚子源于唇形科植物益母草的干燥全草(益母草)和果实(茺蔚子)。 益母草味辛、苦,性微寒,归心、肝、膀胱经。功效为活血祛瘀,利尿消肿。 用于妇女血脉阻滞之月经不调、经行不畅、小腹胀痛、经闭、产后瘀阻腹痛、恶露不尽,以及跌打损伤、瘀血作痛等证,也用于小便不利,水肿。 茺蔚子味甘,性微寒。活血调经之功与益母草相似,又能凉肝明目。 用于肝热头痛、目赤肿痛等证。 诸如此类的中药还有很多,比如:桑叶与桑枝,莲子与莲心,橘核与橘络等等,限于篇幅,且留作下回分解! □编辑:丁自娟 □审核:doc.dingzj往期精彩回顾 春天三月三,荠菜当灵丹 饮花解春困,清茗酬知音 胆心何相照,睡好子午觉 保“胃”战,从健康早餐开始 养浩然正气,拒百毒千里 忠告:若非万不得已,请于23时前入睡! ·END· 宁海县治未病中心 长按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a.com/mhjb/11137.html
- 上一篇文章: 麻黄附子甘草汤应用的一点经验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